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快樂人生

7%2F16%E6%97%A5%E5%8F%B0%E7%81%A3%E5%AE%89%E5%85%A8%E4%BF%83%E9%80%B2%E6%9C%83%E9%82%80%E8%AB%8B%E7%8F%BE%E4%BB%BB%E5%8F%B0%E7%81%A3%E6%99%82%E5%A0%B1%E7%B8%BD%E4%B8%BB%E7%AD%86%E9%99%B3%E8%8C%82%E9%9B%84%E6%95%99%E6%8E%88%E5%9C%A8%E9%AB%98%E9%9B%84%E5%B8%82%E8%AD%B0%E6%9C%83%E9%AB%98%E9%A2%A8%E5%A4%A7%E6%A8%93%E4%B8%89%E6%A8%93%E5%A4%A7%E6%9C%83%E8%AD%B0%E5%BB%B3%E8%AC%9B%E6%8E%88%E3%80%8C%E5%BF%AB%E6%A8%82%E4%BA%BA%E7%94%9F%E5%BF%83%E9%9D%88%E8%AC%9B%E5%BA%A7%E3%80%8D%EF%BC%8C%E5%91%8A%E8%A8%B4%E5%90%84%E5%B9%B4%E9%BD%A1%E5%B1%A4%E7%9A%84%E4%BA%BA%E5%A6%82%E4%BD%95%E7%94%9F%E6%B4%BB%E5%BE%97%E5%BF%AB%E6%A8%82%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9%A6%96%E5%85%88%E9%99%B3%E6%95%99%E6%8E%88%E8%A1%A8%E7%A4%BA%EF%BC%8C%E7%8F%BE%E5%9C%A8%E7%A4%BE%E6%9C%83%E4%B8%8A%E5%BE%88%E5%A4%9A%E4%BA%BA%E4%B8%8D%E5%BF%AB%E6%A8%82%E7%9A%84%E5%8E%9F%E5%9B%A0%E6%98%AF%E3%80%8C%E4%B8%8D%E6%84%9B%E8%81%BD%E7%9C%9F%E8%A9%B1%E3%80%8D%EF%BC%8C%E5%9B%A0%E7%82%BA%E3%80%8C%E7%9C%9F%E8%A9%B1%E3%80%8D%E4%B8%8D%E5%A5%BD%E8%81%BD%EF%BC%8C%E5%AE%B9%E6%98%93%E5%BE%97%E7%BD%AA%E4%BA%BA%EF%BC%8C%E9%80%A0%E6%88%90%E7%A4%BE%E6%9C%83%E4%B8%8A%E5%BE%88%E5%A4%9A%E4%BA%BA%E8%AC%9B%E8%A9%B1%E3%80%8C%E4%B8%A6%E4%B8%8D%E7%9C%9F%E5%AF%A6%E3%80%8D%EF%BC%8C%E4%BD%86%E6%98%AF%E4%BB%96%E5%8D%BB%E5%96%9C%E6%AD%A1%E8%81%BD%E3%80%8C%E7%9C%9F%E8%A9%B1%E3%80%8D%EF%BC%8C%E5%9B%A0%E7%82%BA%E5%BF%A0%E8%A8%80%E9%80%86%E8%80%B3%EF%BC%8C%E9%9B%96%E7%84%B6%E7%9C%9F%E5%AF%A6%E7%9A%84%E8%A9%B1%E7%B8%BD%E6%98%AF%E4%B8%8D%E5%A5%BD%E8%81%BD%EF%BC%8C%E4%BD%86%E6%98%AF%E6%89%B9%E8%A9%95%E7%9A%84%E8%A9%B1%E6%89%8D%E6%98%AF%E6%8F%90%E9%86%92%E8%87%AA%E5%B7%B1%E5%8F%8D%E7%9C%81%E9%80%B2%E6%AD%A5%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5%8E%9F%E5%8B%95%E5%8A%9B%EF%BC%8C%E4%BA%BA%E5%9C%A8%E7%94%9F%E6%B4%BB%E4%B8%AD%E5%BF%85%E9%A0%88%E6%A8%82%E6%96%BC%E6%8E%A5%E5%8F%97%E5%88%A5%E4%BA%BA%E7%9A%84%E7%9C%9F%E5%BF%83%E8%A9%B1%EF%BC%8C%E6%89%8D%E6%98%AF%E6%88%90%E5%8A%9F%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5%A4%B1%E6%95%97%E7%9A%84%E4%BA%BA%E9%81%AD%E9%81%87%E9%80%86%E5%A2%83%E7%B8%BD%E6%98%AF%E6%80%A8%E5%A4%A9%E5%B0%A4%E4%BA%BA%EF%BC%8C%E6%98%AF%E4%B8%8D%E5%BF%AB%E6%A8%82%E7%9A%84%E4%BA%BA%EF%BC%8C%E7%84%B6%E8%80%8C%E6%88%90%E5%8A%9F%E7%9A%84%E4%BA%BA%E7%B8%BD%E6%98%AF%E6%9C%83%E7%AA%81%E7%A0%B4%E9%80%86%E5%A2%83%EF%BC%8C%E6%94%B9%E8%AE%8A%E4%B8%8D%E5%A5%BD%E7%9A%84%E7%A3%81%E5%A0%B4%E6%88%96%E7%92%B0%E5%A2%83%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7%AC%AC%E4%BA%8C+%E4%BA%BA%E8%A6%81%E6%B4%BB%E5%BE%97%E5%BF%AB%E6%A8%82%EF%BC%8C%E7%B5%95%E5%B0%8D%E4%B8%8D%E8%83%BD%E5%8E%BB%E8%B7%9F%E5%88%A5%E4%BA%BA%E6%AF%94%E8%BC%83%EF%BC%8C%E7%9C%9F%E6%AD%A3%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6%87%89%E8%A9%B2%E6%98%AF%E8%B7%9F%E8%87%AA%E5%B7%B1%E6%AF%94%E8%BC%83%E6%B1%82%E5%8F%96%E9%80%B2%E6%AD%A5%EF%BC%8C%E4%B8%A6%E8%88%89%E5%87%BA%E4%BB%96%E5%9C%A8%E5%B9%B4%E7%B4%80%E5%A4%A7%E6%99%82%E6%89%8D%E5%8E%BB%E5%B0%B1%E8%AE%80%E5%8D%9A%E5%A3%AB%E5%AD%B8%E7%A8%8B%EF%BC%8C%E7%95%B6%E6%99%82%E6%9C%89%E4%BA%BA%E7%AC%91%E4%BB%96%E9%80%99%E9%BA%BC%E8%80%81%E4%BA%86%E9%82%84%E5%8E%BB%E5%94%B8%E6%9B%B8%EF%BC%8C%E9%80%99%E5%B0%B1%E5%8F%8D%E6%87%89%E4%BA%86%E6%84%9B%E6%AF%94%E8%BC%83%E7%9A%84%E5%BF%83%E7%90%86%EF%BC%8C%E4%BB%96%E9%82%84%E8%81%BD%E8%A6%8B%E4%B8%80%E5%AE%B6%E5%85%AC%E5%8F%B8%E5%85%A7%E7%9A%84%E6%AD%90%E5%B7%B4%E6%A1%91%EF%BC%8C%E8%81%9A%E5%9C%A8%E4%B8%80%E8%B5%B7%E6%99%82%E6%AF%94%E5%85%88%E7%94%9F%E3%80%81%E6%AF%94%E5%AD%A9%E5%AD%90%E3%80%81%E6%AF%94%E4%BE%86%E6%AF%94%E5%8E%BB%E3%80%81%E6%B2%92%E5%BE%97%E6%AF%94%E4%BA%86%E3%80%81%E6%9C%80%E5%BE%8C%E7%94%9A%E8%87%B3%E6%8B%BF%E5%87%BA%E5%BB%9A%A7%E5%8F%8A%E5%88%86%E6%9E%90%E5%88%A4%E6%96%B7%E8%83%BD%E5%8A%9B%E5%B0%B1%E6%9C%83%E9%99%8D%E4%BD%8E%EF%BC%8C%E5%A6%82%E6%9E%EC%E6%87%82%EA%BA%E7%94%9F%EF%BC%8C%E4%BA%BA%E7%94%9F%E6%87%89%E8%A9%B2%E6%98%AF%E8%A6%81%E6%89%BE%E5%88%B0%E8%87%AA%E5%B7%B1%EF%BC%8C%E6%9C%89%E8%87%AA%E5%B7%B1%E5%97%9C%E5%A5%BD%EF%BC%8C%E8%B7%9F%E8%87%AA%E5%B7%B1%E6%AF%94%E9%80%B2%E6%AD%A5%EF%BC%8C%E6%89%8D%E6%98%AF%E5%9C%93%E6%BB%BF%E7%9A%84%E4%BA%BA%E7%94%9F%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7%AC%AC%E4%B8%89+%E5%BB%BA%E8%AD%B0%E4%BA%BA%E6%87%89%E8%A9%B2%E8%A6%81%E6%9C%89%E7%AC%AC%E4%BA%8C%E5%B0%88%E9%95%B7%EF%BC%8C%E4%B8%8D%E7%84%B6%E5%B0%B1%E8%A6%81%E5%9F%B9%E9%A4%8A%E8%89%AF%E5%A5%BD%E5%97%9C%E5%A5%BD%EF%BC%8C%E6%88%96%E8%80%85%E5%8E%BB%E7%95%B6%E5%BF%97%E5%B7%A5%EF%BC%8C%E6%89%8D%E8%83%BD%E7%8D%B2%E5%BE%97%E5%85%85%E5%AF%A6%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6%89%8D%E6%98%AF%E6%87%82%E5%BE%97%E7%94%9F%E6%B4%BB%E7%9A%84%E4%BA%BA%E3%80%82%E4%B8%8D%E6%87%82%E5%BE%97%E7%94%9F%E6%B4%BB%E7%9A%84%E4%BA%BA%EF%BC%8C%E7%95%B6%E4%BB%96%E9%81%AD%E9%81%87%E6%8C%AB%E6%8A%98%E6%99%82%E5%A4%A7%E9%83%BD%E6%9C%83%E7%94%A8%E8%B2%A0%E9%9D%A2%E6%80%9D%E8%80%83%EF%BC%8C%E6%AF%8F%E5%A4%A9%E6%84%9F%E8%A6%BA%E9%83%BD%E4%B8%8D%E5%BF%AB%E6%A8%82%EF%BC%8C%E9%80%99%E6%98%AF%E6%B2%92%E6%9C%89%E6%99%BA%E6%85%A7%E7%9A%84%E4%%88%E6%96%87%E7%AB%A0

心有靈犀

7%2F16%E6%97%A5%E5%8F%B0%E7%81%A3%E5%AE%89%E5%85%A8%E4%BF%83%E9%80%B2%E6%9C%83%E9%82%80%E8%AB%8B%E7%8F%BE%E4%BB%BB%E5%8F%B0%E7%81%A3%E6%99%82%E5%A0%B1%E7%B8%BD%E4%B8%BB%E7%AD%86%E9%99%B3%E8%8C%82%E9%9B%84%E6%95%99%E6%8E%88%E5%9C%A8%E9%AB%98%E9%9B%84%E5%B8%82%E8%AD%B0%E6%9C%83%E9%AB%98%E9%A2%A8%E5%A4%A7%E6%A8%93%E4%B8%89%E6%A8%93%E5%A4%A7%E6%9C%83%E8%AD%B0%E5%BB%B3%E8%AC%9B%E6%8E%88%E3%80%8C%E5%BF%AB%E6%A8%82%E4%BA%BA%E7%94%9F%E5%BF%83%E9%9D%88%E8%AC%9B%E5%BA%A7%E3%80%8D%EF%BC%8C%E5%91%8A%E8%A8%B4%E5%90%84%E5%B9%B4%E9%BD%A1%E5%B1%A4%E7%9A%84%E4%BA%BA%E5%A6%82%E4%BD%95%E7%94%9F%E6%B4%BB%E5%BE%97%E5%BF%AB%E6%A8%82%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9%A6%96%E5%85%88%E9%99%B3%E6%95%99%E6%8E%88%E8%A1%A8%E7%A4%BA%EF%BC%8C%E7%8F%BE%E5%9C%A8%E7%A4%BE%E6%9C%83%E4%B8%8A%E5%BE%88%E5%A4%9A%E4%BA%BA%E4%B8%8D%E5%BF%AB%E6%A8%82%E7%9A%84%E5%8E%9F%E5%9B%A0%E6%98%AF%E3%80%8C%E4%B8%8D%E6%84%9B%E8%81%BD%E7%9C%9F%E8%A9%B1%E3%80%8D%EF%BC%8C%E5%9B%A0%E7%82%BA%E3%80%8C%E7%9C%9F%E8%A9%B1%E3%80%8D%E4%B8%8D%E5%A5%BD%E8%81%BD%EF%BC%8C%E5%AE%B9%E6%98%93%E5%BE%97%E7%BD%AA%E4%BA%BA%EF%BC%8C%E9%80%A0%E6%88%90%E7%A4%BE%E6%9C%83%E4%B8%8A%E5%BE%88%E5%A4%9A%E4%BA%BA%E8%AC%9B%E8%A9%B1%E3%80%8C%E4%B8%A6%E4%B8%8D%E7%9C%9F%E5%AF%A6%E3%80%8D%EF%BC%8C%E4%BD%86%E6%98%AF%E4%BB%96%E5%8D%BB%E5%96%9C%E6%AD%A1%E8%81%BD%E3%80%8C%E7%9C%9F%E8%A9%B1%E3%80%8D%EF%BC%8C%E5%9B%A0%E7%82%BA%E5%BF%A0%E8%A8%80%E9%80%86%E8%80%B3%EF%BC%8C%E9%9B%96%E7%84%B6%E7%9C%9F%E5%AF%A6%E7%9A%84%E8%A9%B1%E7%B8%BD%E6%98%AF%E4%B8%8D%E5%A5%BD%E8%81%BD%EF%BC%8C%E4%BD%86%E6%98%AF%E6%89%B9%E8%A9%95%E7%9A%84%E8%A9%B1%E6%89%8D%E6%98%AF%E6%8F%90%E9%86%92%E8%87%AA%E5%B7%B1%E5%8F%8D%E7%9C%81%E9%80%B2%E6%AD%A5%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5%8E%9F%E5%8B%95%E5%8A%9B%EF%BC%8C%E4%BA%BA%E5%9C%A8%E7%94%9F%E6%B4%BB%E4%B8%AD%E5%BF%85%E9%A0%88%E6%A8%82%E6%96%BC%E6%8E%A5%E5%8F%97%E5%88%A5%E4%BA%BA%E7%9A%84%E7%9C%9F%E5%BF%83%E8%A9%B1%EF%BC%8C%E6%89%8D%E6%98%AF%E6%88%90%E5%8A%9F%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5%A4%B1%E6%95%97%E7%9A%84%E4%BA%BA%E9%81%AD%E9%81%87%E9%80%86%E5%A2%83%E7%B8%BD%E6%98%AF%E6%80%A8%E5%A4%A9%E5%B0%A4%E4%BA%BA%EF%BC%8C%E6%98%AF%E4%B8%8D%E5%BF%AB%E6%A8%82%9A%E6%88%BF%E7%9A%84%E9%85%8D%E6%96%99%E4%BE%86%E6%AF%94%EF%BC%8C%E9%80%99%E5%AF%A6%E5%9C%A8%E6%98%AF%E4%B8%8D%E5%BF%AB%E6%A8%82%E7%9A%84%E4%83%EF%BC%8C%E6%94%B9%E8%AE%8A%E4%B8%8D%E5%A5%BD%E7%9A%84%E7%A3%81%E5%A0%B4%E6%88%96%E7%92%B0%E5%A2%83%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7%AC%AC%E4%BA%8C+%E4%BA%BA%E8%A6%81%E6%B4%BB%E5%BE%97%E5%BF%AB%E6%A8%82%EF%BC%8C%E7%B5%95%E5%B0%8D%E4%B8%8D%E8%83%BD%E5%8E%BB%E8%B7%9F%E5%88%A5%E4%BA%BA%E6%AF%94%E8%BC%83%EF%BC%8C%E7%9C%9F%E6%AD%A3%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6%87%89%E8%A9%B2%E6%98%AF%E8%B7%9F%E8%87%AA%E5%B7%B1%E6%AF%94%E8%BC%83%E6%B1%82%E5%8F%96%E9%80%B2%E6%AD%A5%EF%BC%8C%E4%B8%A6%E8%88%89%E5%87%BA%E4%BB%96%E5%9C%A8%E5%B9%B4%E7%B4%80%E5%A4%A7%E6%99%82%E6%89%8D%E5%8E%BB%E5%B0%B1%E8%AE%80%E5%8D%9A%E5%A3%AB%E5%AD%B8%E7%A8%8B%EF%BC%8C%E7%95%B6%E6%99%82%E6%9C%89%E4%BA%BA%E7%AC%91%E4%BB%96%E9%80%99%E9%BA%BC%E8%80%81%E4%BA%86%E9%82%84%E5%8E%BB%E5%94%B8%E6%9B%B8%EF%BC%8C%E9%80%99%E5%B0%B1%E5%8F%8D%E6%87%89%E4%BA%86%E6%84%9B%E6%AF%94%E8%BC%83%E7%9A%84%E5%BF%83%E7%90%86%EF%BC%8C%E4%BB%96%E9%82%84%E8%81%BD%E8%A6%8B%E4%B8%80%E5%AE%B6%E5%85%AC%E5%8F%B8%E5%85%A7%E7%9A%84%E6%AD%90%E5%B7%B4%E6%A1%91%EF%BC%8C%E8%81%9A%E5%9C%A8%E4%B8%80%E8%B5%B7%E6%99%82%E6%AF%94%E5%85%88%E7%94%9F%E3%80%81%E6%AF%94%E5%AD%A9%E5%AD%90%E3%80%81%E6%AF%94%E4%BE%86%E6%AF%94%E5%8E%BB%E3%80%81%E6%B2%92%E5%BE%97%E6%AF%94%E4%BA%86%E3%80%81%E6%9C%80%E5%BE%8C%E7%94%9A%E8%87%B3%E6%8B%BF%E5%87%BA%E5%BB%85%A7%E5%8F%8A%E5%88%86%E6%9E%90%E5%88%A4%E6%96%B7%E8%83%BD%E5%8A%9B%E5%B0%B1%E6%9C%83%E9%99%8D%E4%BD%8E%EF%BC%8C%E5%A6%82%E6%9E%9C%E6%87%82%BA%BA%E7%94%9F%EF%BC%8C%E4%BA%BA%E7%94%9F%E6%87%89%E8%A9%B2%E6%98%AF%E8%A6%81%E6%89%BE%E5%88%B0%E8%87%AA%E5%B7%B1%EF%BC%8C%E6%9C%89%E8%87%AA%E5%B7%B1%E5%97%9C%E5%A5%BD%EF%BC%8C%E8%B7%9F%E8%87%AA%E5%B7%B1%E6%AF%94%E9%80%B2%E6%AD%A5%EF%BC%8C%E6%89%8D%E6%98%AF%E5%9C%93%E6%BB%BF%E7%9A%84%E4%BA%BA%E7%94%9F%E3%80%82%0D%0A%26nbsp%3B+%26nbsp%3B+%E7%AC%AC%E4%B8%89+%E5%BB%BA%E8%AD%B0%E4%BA%BA%E6%87%89%E8%A9%B2%E8%A6%81%E6%9C%89%E7%AC%AC%E4%BA%8C%E5%B0%88%E9%95%B7%EF%BC%8C%E4%B8%8D%E7%84%B6%E5%B0%B1%E8%A6%81%E5%9F%B9%E9%A4%8A%E8%89%AF%E5%A5%BD%E5%97%9C%E5%A5%BD%EF%BC%8C%E6%88%96%E8%80%85%E5%8E%BB%E7%95%B6%E5%BF%97%E5%B7%A5%EF%BC%8C%E6%89%8D%E8%83%BD%E7%8D%B2%E5%BE%97%E5%85%85%E5%AF%A6%E7%9A%84%E4%BA%BA%E7%94%9F%EF%BC%8C%E6%89%8D%E6%98%AF%E6%87%82%E5%BE%97%E7%94%9F%E6%B4%BB%E7%9A%84%E4%BA%BA%E3%80%82%E4%B8%8D%E6%87%82%E5%BE%97%E7%94%9F%E6%B4%BB%E7%9A%84%E4%BA%BA%EF%BC%8C%E7%95%B6%E4%BB%96%E9%81%AD%E9%81%87%E6%8C%AB%E6%8A%98%E6%99%82%E5%A4%A7%E9%83%BD%E6%9C%83%E7%94%A8%E8%B2%A0%E9%9D%A2%E6%80%9D%E8%80%83%EF%BC%8C%E6%AF%8F%E5%A4%A9%E6%84%9F%E8%A6%BA%E9%83%BD%E4%B8%8D%E5%BF%AB%E6%A8%82%EF%BC%8C%E9%80%99%E6%98%AF%E6%B2%92%E6%9C%89%E6%99%BA%E6%85%A7%E7%9A%84%Elish=%E7%99%BC%E4%BD%88%E6%96%87%E7%AB%A0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形而上學的困境



旅歐台灣哲學家Toyota Tseng 的文章
Unbenannt-Scannen-04 (2)
形而上學的困境
-上帝的論證-



吶喊與種菊
我來到德國唸書的年代,正是歐洲校園學潮如火如荼的時代,有名的社會學家Marcuse中流砥柱,力辯群雄;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也走上街頭,散發傳單,那是中國文革的後期,歐洲大學一片混亂.然而在毛澤東極左路線失敗後,人們很快意識到:資本主義並非社會主義的前夕,歷史唯物辯証論,並無法預測人類的未來.紅旗的吶喊頓時消失,一切回歸秩序與寧靜,一切復歸平凡,由激情回歸理性.我右手托著上帝的地球,左手扛著社會主義的大纛,突然間兩手空空如也.空空即是色,涅槃即世間.我這樣寫著:種菊吶喊兩蹉跎,漫翻老紙竟成籮,得意騰達狂飛酒,且掩柴門看粒波.粒是粒子,波是波動性,它們是物理世界的互補二象性,我沈迷在物理世界.

宇宙論證
宇宙是有限.有開始的.
現在我們來說說:康德的三個形而上學命題,是否真的不能用自然科學解決?什麼又是康德的三個形而上學命題?即心靈的幻相,宇宙的幻相,上帝的幻相.康德對純粹理性提出批判(1781),最後就是為瞭解決這些問題,他認為這三個問題是人類的幻相Schein,只是理念Idee的演譯,屬於人類純粹理性的工作內涵,它是不能用自然科學解決的問題. 康德200多年後,現在我們問,這三個問題,真的還是這樣子嗎?真的我們不能用自然科學解決嗎?我們先看第二個問題:宇宙的幻相.現在科學發展的事實,物理學是把這問題已經解決了,它否定了康德宇宙的幻相,它不是幻相.它的解決是: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有個開始.那康德怎麼會說它是形而上學的問題,又說它矛盾無法解決呢?在康德的時代,時間與空間被認為是絕對的,當空時被認為是絕對時,宇宙的有無限,與宇宙有無開始便存在著無法解決的矛盾.然而當空時被認為是相對時,宇宙的有無限與有無開始,便迎刃而解了.自從愛恩斯坦提出時空相對後,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有個開始,這個問題可以在物理學的資料上得到非常詳盡的解答,底下我們還會談到它.

帝論證
現在我們來說康德的第三個形而上學命題,上帝的幻相.
http://www.taiwannet.de/yinyanglogy/gottbeweiss/gottbe2.jpga.宇宙論的證明:亞裏斯多德的第一動因宇宙論證明:凡事物運動,總是受其他事物的推動,因而任何運動都是由在它之前的運動引起的.一直推論下去,最後追溯到有一個不受其他事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這就是上帝.康德認為這個宇宙論證明,只是形而上的方法,不能透過它解決上帝的客觀存在.然而如上面所說,現代物理學的狹義相對論,卻否認了康德的看法,認為這個問題是物理學的問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甚而狹義相對論也否定了亞裏斯多德的推論.
現在物理學的觀點認為,亞裏斯多德的這個哲學論點,必須以時間、空間是絕對的作為前題,就是說:一秒鐘的長短是永遠不變的.然而愛恩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己經証明時間、空間只是相對的.就是說,一秒鐘在宇宙開始的時候,不是跟現在一樣的滴答一秒,而是非常長的、永恆的一秒.根據相對論,亞裏斯多德的第一動因說,不能無限往前推,亞裏斯多德的哲學論點是站不住腳的.而且物理學也提出宇宙的開始理論:
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是一個體積極小,密度極大的圓球,它幾乎沒有任何變動,就是說它的時間近於永恆.我們想像它:這個圓球,體積極小,密度極大,時間近於永恆.因為時間近於永恆,幾乎沒有變動,所以我們也就不用再問:這個圓球以前是什麼?因為時間近於永恆,幾乎沒有變動的狀態並沒有“以前”.這種狀態用愛恩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來解說便是:空間極小,時間極大,密度極大的狀態,這便是宇宙開始前的狀態.這個圓球因為密度極大,於是內部能量便互相擠壓.“有一天”它忽然爆炸了,這便是宇宙的開始,這個爆炸火球,一方面便慢慢冷卻,一方面以極大的速度擴張膨脹,今日的宇宙還在繼續膨脹.以上這種理論,便是今日物理學家們少有爭議的:宇宙開始的理論.物理學的宇宙開始理論,它否定了康得的形而上學說,也否定了亞裏斯多德的第一動因說,亞裏斯多德的宇宙論證是無效的.但物理學也並沒有證明上帝的存在還是不存在,上帝存在與否,物理學不予置喙.如此說來,這個亞裏斯多德的第一動因宇宙論證並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與否。

b.本體的證明Ontologische Beweis(s.628-637):上帝是絕對必然的存在.
這個論證根源於義大利人安塞爾謨 (Anselmus, 1033-1109年),他的論証這樣說:上帝是最偉大之物,最偉大之物的概念包括存在,所以上帝存在.
然而康德卻認為:絕對必然存在absolut notwendigen Wesen只是純粹理性的概念ein reiner Vernuft Begriff,也就是說它只是一種理念Idee,一種理想Ideal.它只存在邏輯logic裡,不存在現實Realität.正如三角形三個角,只存在數學邏輯裡.我們可以信仰上帝絕對必然的存在,信仰本體絕對必然的存在,但我們不能由推理得到它,認為它在客觀上是真實的.它只是形而上學的理念.簡單的說,這個論證只是邏輯上的正確,並非客觀上的真實.所以Anselmus這個論證是無效的.

c.物理的目的論證明Physikotheologische Beweis(s.653-662):
http://www.taiwannet.de/yinyanglogy/gottbeweiss/gottbe3.jpg由一些特定的經驗bestimmte Erfahrung,我們知道世界存在著它的特性與秩序Beschaffenheit und Anordnung,我們相信Überzeugung有個最高的存在Dasein eines höchsten Wesens使然.然而這只是猜測的理性spekulativer Vernunft的證明,也就是說它只是先驗理念的證明.上帝是形而上學的理念,不是科學的概念.物理的目的論證只是提供我們:我們信仰有神,但我們並不能證明祂.甚至祂是一神還是多神,也成了信仰問題,不是科學問題.然而這個物理的目的論證,卻得到不少的科學家認同,信仰宇宙存在著法則與秩序的管理者,比如愛恩斯坦便這樣信仰.由上面三個論證,說明上帝的問題是不能用科學證明的,它只是形而上學的信仰.我們對上帝的內涵一無所知,我們只類比它是法則與秩序的工程師,是本體絕對必然的存在.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瞭解,我們信仰宇宙間存在著冥冥的神力,但我們無法科學的證明祂:自然之神、命運之神與道德之神。這個物理的目的論證,對康德說來,在純粹理性批判這裏,它依然屬於形而上學,不能由它建構神存在的理論。對康德來說,上面abc三個論證,都不能證明神的存在。但這目的性卻具有整合的功能,在判斷力那裏,整合爲大自然的目的性,使人接近神的冥想,許多科學家都據此而相信神的觀念,我們在底下大自然的目的性,還會再提到它。然而證明神的存在,最有力的,對康德來說,卻是實踐理性的道德論證。我個人不太認同康德由道德律來見證神的存在,我比較傾向即神秘又理性的,由大自然的目的性來體會神的存在。現在我們來說,康德的道德論證,他如何由此見證神。

d.道德論證
主要是說人有道德感,道德要能得到保證,必須要有上帝的存在.康德這樣的道德論證,從科學知性 (Verstand)的觀點,當然是脆弱的.但康德是要把這問題引導到實踐理性,我們現在由實踐理性,來看正義的必然存在,然後導向信仰.康德說,道德法則的內容為: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實踐法則.也就是是:道德就是使欲望合乎良心.更積極的說法就是:正義就是使欲望合乎良心.欲望為何要服從理性的良心呢?也就是說,為何需要遵守道德與正義呢?康德認為這是一種義務(Pflicht)與尊敬(Achtung).而這種對道德與正義的義務感與尊敬心,是人天生先天能力的選擇.就是這種對道德與正義的先天能力,使大自然有了方向,使歷史有了一定的趨勢,這個趨勢導向至善的目的王國.康德認為,道德法則最後將導向至善的目的王國,他說:Die Bewirkung des hoechsten Guts in der Welt ist das notwendige Objekt eines durch moralische Gesetz bestimmbaren Willens. In diesem aber ist die voellige Angemessenheit der Gesinnungen zum moralischen Gestze die oberste Bedingung des hoechsten Guts.而在至善的目的王國裡,有道德、行正義的人,必然會得到幸福,於是必須設定上帝的存在,使有道德、行正義的人,能夠得到幸福的保證.康德就是這樣透過道德的論證來證明上帝的存在.


靈魂論證
http://www.taiwannet.de/yinyanglogy/gottbeweiss/gottbe4.jpg康德用至善目的王國的內容:有道德、行正義的人,必然會得到幸福,來設定上帝的存在.除此康德又用同樣的理由,來設定靈魂的不死.我個人認為康德透過實踐理性,是把道德法則講得令人心悅誠服。但透過實踐理性,來證明神的存在與靈魂的不死,卻顯得極爲脆弱。
我們講完了康德的三個形而上學論證,概略講完了西方人的三個形而上重要觀念,除了宇宙論證,宇宙是有限,有開始的科學論證之外。靈魂永存與上帝的存在,一樣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我想我們還需繼續處理靈魂與神的問題。


自我靈魂的輪回
現在我們來回看東方思想,如何看待靈魂的問題。首先談印度人的奧義書,奧義書寫於西元前約一千年。奧義書的最主要思想便是梵我一體,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在大梵中,大梵也在萬事萬物中,萬事萬物即大梵。大梵即自我,自我即大梵。人因為離開梵而輪迴,我必須回到梵才能成解脫。萬事萬物來自大梵,萬事萬物都將返回大梵。我便是自我,是永久不會死亡的靈魂,因為這個靈魂使人有所輪迴,要避開輪迴,只有要求解脫與梵合一,而且解脫離開輪迴,只有婆羅門階級才能解脫,奧義書是婆羅門思想的重要根據。


自我(Atmam)與無我(Anatman)
相反奧義書的看法,西元前第五世紀,一個劃時代的人物降生了。他就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於西元前五六五年。釋迦牟尼說:“人人都可得解脫”。這是相反婆羅門舊學說的,不只反對婆羅門的解脫說,也反對婆羅門的輪回說。釋迦牟尼認爲輪回觀念來自人的無明,來自十二因緣之一的的無明。釋迦牟尼還教眾生不要沈迷在輪迴的旋渦中,應該以解脫痛苦為重任。當時的社會,這真是革命式的宣言。如何才能解脫痛苦呢?釋迦牟尼對奧義書的自我觀念提出挑戰,他提出無我的觀念,釋迦牟尼認為自我的執著,是痛苦輪迴的總根源。他認為沒有永久不會死亡的自我靈魂,即沒有不死的自我,只有無我,無我即本性,無我即是空,只有瞭解無我,瞭解本性,瞭解空,才能解脫,而且人人都能夠解脫(輪迴與解脫--佛教簡史)。


無量壽佛與基督的復活
自我是會死亡的,無我才能成就無量壽佛,釋迦牟尼圓寂後,約在西元二百年以後,在印度出了許多大乘經典,包括膾炙人口的法華經等般若系列經典。而以後佛學也總結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法華經第十六品佛說的: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祗劫,常住不滅。阿僧祗是無數的意思。意思我從長久以來,便擁有不死的生命。而它的根本就在了悟無我,只有了悟諸法無我,才能永生。只有把自我轉化爲無我,才能成就無量壽佛。
釋迦牟尼圓寂後五百年,基督降生了,約35年後,他被釘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又復活了,而且升了天。我們不要由表面文字來瞭解這段福音,我們應該尋求文字後面的神秘意義與真理。我們信仰,自我必須在痛苦的十字架上死亡,我們也信仰,愛與公義的無我,卻又使人復活了,升天便是永生,這便是妙法蓮華經的無量壽佛。佛教徒要成就無量壽佛,需要了悟無我,究竟涅槃,得阿耨三昧三菩提;基督徒要得取永生,需要信仰基督無我的愛與公義,要把會死亡的自我自私釘在十字架上。等下我們還會詮釋這矛盾又互補的啓蒙又神秘的無上架構,現在我先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自我的死亡與無我的永生。


波粒二象性. 會死亡的自我靈魂與肉體
婆羅門自我靈魂不死與輪回說皆屬形而上學的猜想,是完全不能驗證的形而上學.我們先來說一些與這問題有關的物理學知識:
古典物理學是透過粒子性與波動性來描寫物理世界的.粒子性:古典物理學透過牛頓的三大定律,以時間、空間、質量為物理量,來描寫物理現象的粒子性.波動性:古典物理學透過波長或頻率來描寫物理現象的波動性.光是粒子還是波的問題,後來得到解答,光是粒子同時也是波,具有二象性.de Boglie也証明,電子亦具有波性,即粒子亦具有波性,即粒子亦具有二象性.無論是波還是粒子都具二象性.1900年 Planck提出量子常數 E=hv 就是說粒子與波之間具有一定的常數關係,Planck常數連接粒子與波的關係,這便是量子物理學的開始.粒子最大的特性為粒子具有靜止質量,而光粒子的靜止質量爲零。波動性不講靜止質量,光波爲電磁波。而且粒子性與波動性永遠在一起,在物理世界永遠不可分離,是一體的兩面,兩個互補觀點,這是近代物理學的常識.
我們藉由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來類比人的肉體與精神的二象性.以肉體粒子的觀點人具有質量,但光粒子的質量爲零,以精神的觀點人不具有質量.我們類比人的靈魂爲零質量的光粒子與光波的自我存在。我們必須承認,這只是科學的類比,自我肉體的觀點或精神的觀點,只是為了方便對人的描述所設定的兩個觀點.我們認爲自我的肉體與精神是永遠不可分的,因爲粒子與波是必然的一體兩面,不可分,也就是說,肉體與靈魂是永遠不可分離的.人自我死後肉體不發生功能,精神本身不發生功能,自我靈魂亦不發生功能。


不會死亡的無我.基因與集體潛意識
無我是不會死亡的,現在我們透過生物學與心理學的知識,來解說無我的不死。人是演化來的,生物在生命長流中不停的演化,生命的DNA一直在演化,永遠在演化。所有生存過的生命,都來自這生命的長流,也在這生命長流中留下痕迹。在生命長流中,DNA不滅,DNA只是在演化。由生命長流的觀點,生命是不死的,生命是永遠存在的。把生命當成獨立於生命長流之外,這樣的自我觀點,那麽生命便是會死亡的,生命便不是永遠存在的。或許我們說的太空洞了,我們舉個具體例子。我的DNA,來自我的父母親,我父親DNA的分裂,與我母親DNA的分裂,然後各取其中一條螺旋,既1/2,然後合成的,便是我的DNA。我父母的DNA,也是如此的來自祖先們DNA的合成。幾千年前祖先們的DNA或許已經不存在了,但他們的DNA痕迹,卻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DNA裏郁郁如生,祖先們的生命,在人類的生命長流裏,永遠常青。
除了DNA不滅,DNA的演化,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與英國動物學家Clinton Richard Dawkins專心精神或說靈魂的遺傳。現在我們只介紹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集體潛意識。進化資訊留在DNA裏,集體潛意識在人類進化過程,也留在DNA裏。在生命長期長流裏,看不見的歷史沈寂,人類的涅槃寂靜。人類進化的資訊存在DNA裏,所以我們可以說,集體潛意識一方面是人類歷史長期後天演化來的,另一方面集體潛意識又是先驗的存在人的基因裏。生物科學家是以物質的觀點,基因學的觀點,粒子的觀點;榮格是以精神的觀點,心理學的觀點,波的觀點。榮格的理論,跟我們前面說的神秘染色體的想法是一致的。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生命周流,不會死亡,不殆的鬱鬱如生,如易經說的生生之德(生生之德)。了悟無我,成就無量壽佛,便是以這種演化的集體潛意識,儲在人類的生命長流的基因裏。無我已存在那裏,我們只需了悟,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祗劫,常住不滅。只要把自私的自我釘在十字架上,信而成義,我們的愛便與公義,永遠存在,這便是永生,便是天國。


形而上學結論
我們把主題拉回來,現在我們再次總結康得的三個形而上學命題:宇宙、靈魂、與上帝.1)宇宙的時間是有開始的,宇宙的空間不是無限的,這是一個物理學的問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2)自我的肉體與靈魂是會死亡的,但無我的生物生命卻是永恒的,無我的的靈魂是不死的,這是一個生物科學的問題。3)我們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或不存在,但一方面我們認知宇宙自然界有個秩序.另一方面我們天生的道德感,我們相信有個正義的目的王國。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大自然的目的性,歷史因它而無止境,由α到Ω,永恆臻緻的週流而不殆的周轉。這個總結與佛學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異曲同工的,兩者的架構是一樣的。諸行無常,說明現象世界的變化無窮,我們略去佛學的“無始以來”觀念,佛學的無始觀點是形而上智慧的觀點,不是物理學。我們說宇宙是有開始的,宇宙不是無限的,這是一個物理學的問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諸法無我,無我的生命卻是永恒的,無我的的靈魂是不死的,現在我們說,這是一個生物科學的問題。現在我們來談宗教的問題 ,宗教經驗的矛盾與互補,以及共同的宗教先驗結構。我們先談康得的大自然的目的性,因爲它包含了重要的基本宗教內涵。

不是建構是整合的過渡目的性
康德的有機大自然目的性,是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的重心,這個過渡的雙層吊橋,也就是不同的宗教信仰,與人文主義的信念,來回的在建構的知性與立法的倫理之間周流不殆,並伴與自然與壯麗美感。這大自然目的性,具有整合的regulativ功能(不具如科學的建構功能,所以它是不能驗證的)。因爲它是不能驗證的整合功能,所以各個宗教在有機大自然目的性的同樣架構上,有不同的整合內涵,在歷史的條件下,有各自的方便法門。沒有歷史條件,便不是宗教,沒有方便法門,也不是教會與教團。宗教不應該,也無須要求統一,也不可能有同樣的教義。我們只需對不同宗教信仰與觀點,予以尊重,這便是宗教的自由。因爲大自然目的性的宗教內涵,只具有整合的功能,不具如科學有建構功能,並無須接受建構科學的必然性。易經的生生之德,也有自己經驗的人文主義整合內涵,但它也跟其他宗教一樣,有共同的有機大自然目的性架構。我們陰陽學爲大自然有機目的性,設計了個公式,簡單的系統化這大自然目的性,也用圖式表明不同宗教信仰,與人文主義信念在這有機大自然目的性架構上的周流不殆。
大自然目的性來回純粹理性與實踐理之間,來回於現象與本體之間,宗教來回於真實與真理之間,來回於人間與天上之間,佛學的文殊智慧過彼岸,普賢實踐返人間,彌勒聖殿顯現善財童子;基督宗教的耶穌死而復活,聖靈降臨,於是聽懂萬方言語,皆神秘也真理。佛經與聖經的語言在神秘與理性之間迴轉,矛盾與互補共存,正是天地的必然。科學需要驗證,但宗教卻無需邏輯與建構真實的證明,宗教是反省的整合真理。只需在大自然目的性的架構上,自我啓蒙進而信仰,真誠本性,回歸本性,拳拳服膺,贊天地之化育,天人而合一。如此真誠精進,你將得取永生,而成無量壽佛。底下我附上曾經整理過的康得判斷力批判,與一些天主教與基督教重要教義歷史。
(06.Nov.2006. 28.04.2010增修)